寶綠特集團
自1994年成立浙江安順化纖有限公司,使用再生原料生產聚酯短纖維,承接過往在PET瓶回收產業的經驗,逐漸擴大產業跨度。
2005年成立浙江寶綠特環保技術工程有限公司,跨足回收產線設備的設計、製造與工程。
2017年成立寶綠特資源再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負責塑料再生原料生產業務,補足產業最後一塊拼圖。
在塑膠回收產業中,從設備的設計製造、再生瓶片/切片的生產、到化纖紡絲的應用等等都在寶綠特集團的業務範圍。

推動全球資源再生
集團大事記
使用再生PET瓶片,專業生產再生聚酯短纖維,在業界建立領導品牌地位。
開始PET瓶回收清洗設備的研發。
專業生產PET瓶回收設備,寶綠特第一代清洗線應運而生。
工程領域拓展至聚酯纖維設備,第一個瓶到化纖工程項目輸出至印度。
台灣最大的工程公司入股寶綠特集團,有利於工程能力技術引進。
生產再生塑膠瓶片/切片,開拓再生塑料市場。
引進藥劑增黏技術,工程技術精進到食品級整線工程。
加入終結塑膠垃圾聯盟,致力消除垃圾塑膠。
近期新聞
寶綠特集團為環保技術產業,與環境永續議題相關,接收外部媒體採訪不僅增加寶綠特集團公眾能見度,也具推廣環保意識正面意義。以下選錄經外部媒體同意刊載之新聞報導。
天下雜誌採訪:寶綠特回收寶特瓶做到上市!食器再生料賣進美國好市多、日本明治
寶綠特資源再生工程董事長歐晢文30年前,對人人喝完就丟的寶特瓶一竅不通,卻仍決定賭一把創業,闖出營收40億台幣的準上市公司。不只賣再生料,還把供應商也變客戶!

文-吳靜芳 -天下Web only
發布時間:2024-12-19
1994年,寶綠特資源再生工程董事長歐晢文到中國杭州投資設立再生聚酯纖維廠。在此之前,他沒有去過中國、沒有看過纖維,手上僅有一間父親投資的廢寶特瓶洗瓶廠,而且還很不賺錢。
那時,台灣剛開始實行寶特瓶押瓶費,寶特瓶經過清洗、破碎後的瓶片,理論可以做成再生聚酯。但是台灣市場當時還不成熟,工廠靠著政府補助勉強維生,廠內堆積了數千噸銷不出去的原料與瓶片。
一個來買料的香港商人讓他萌生創業的想法,「在台灣不知道要買給誰;但是在中國,我聽到做成纖維是可以賣到一噸1萬5、6000元!」
歐晢文跟親朋好友籌錢,又找上一間停產轉型的化肥廠合資,滿心期待只要把台灣堆積的原料運到中國加工,既解決父親的麻煩,又能賺大錢,「但雙方沒人知道再生聚酯纖維是什麼東西。」
門外漢的廢寶特瓶冒險,現在變成一家準備要股票上市的公司:寶綠特資源再生工程。
寶綠特今年至今營收達46億台幣,生產據點橫跨兩岸。從單純把寶特瓶做成再生聚酯纖維,現在寶綠特更在台灣把寶特瓶做成食品容器再生原料。是除了遠東新、南亞、新光之外,台灣第四間有能力做到瓶到瓶封閉循環的供應商,賣進美國好市多自有品牌科克蘭、日本明治乳業等跨國公司。
此外,寶綠特更已垂直整合轉型,從再生原料商變成再生設備系統整合商,在全球賣出近300條以上的寶特瓶回收清洗及應用生產線,賣出設備遍布40幾個國家,總產能相當於全球近三成寶特瓶回收量。
中鼎集團從2014年就入股寶綠特,現旗下環保工程大廠崑鼎佔股寶綠特18%。「台灣的商人都這樣一步闖一步,靠毅力拼上來的,」在崑鼎董事長廖俊喆講起寶綠特,如此評價歐晢文的「憨膽」。
在陌生的地方從事陌生的產業,歐晢文沒有技術底子、沒有市場人脈,能成功除了毅力,還有對市場的一股直覺。

從填充人造棉發家
歐晢文的父親經營鞋材,很早他就注意到,國際大牌都有環保訴求,將來只會用更多的再生回收材料。
他算算,當時再生纖維在國際市場人均使用量約7公斤,但中國內銷市場只有3公斤,這正好是台灣回收寶特瓶的去處,「這麼大的人口基數,以後需求一定還有成長空間,」沒有技術,他就登報找化纖人才。
人找齊了,只是要做成什麼樣的再生纖維,他當時還沒想到。當時,一個員工告訴他,過去在前東家生產的短纖維,交給下游再做成人造棉,客戶賺得盆滿缽滿。短纖人造棉可以做為填充物,也可以作為汽車內裝、建材、運動器材等材料。
歐晢文決定從這個產品開始鑽研技術,「我們產品的蓬鬆度特別好,可以比別人貴15%。」
自此,寶綠特確立技術路線,一舉打開了市場,專攻附加價值高、高度客製化的短纖維產品,還進一步開發運用於阻燃不織布再生纖維,產能也因此大擴張。
創業沒幾年,台灣洗瓶廠的回收瓶片原料已經不夠,寶綠特必須從中國本地乃至全世界採購回收瓶片,才能趕得上產能的需求。2000年初,歐晢文又從海外採購原料中,看到了新的商機。
轉進設備工程,把供應商變客戶
因為,歐晢文一直找不到好的原料。
除了歐美國家回收體系比較完整,回收瓶片品質較佳,但大部份國家瓶片品質參差不齊。
細究原因,是因為回收商的設備不好,歐洲設備貴,所以大部份瓶片商都是買設備來自己拼湊。「那我們何不把十幾年洗瓶的know-how轉換成好的製程設備?」歐晢文的一個想法,讓寶綠特從小型清洗設備開始嘗試土法煉鋼製造摸索,從台灣採購,也從中國本地找工程師設計製造。
剛開始,賣出去的設備問題百出、震動頻繁,但是產出的原料品質確實達標,寶綠特也手把手輔導工廠檢驗標準以及檢驗手法,供應商因此買單變成客戶。
寶綠特從清洗設備出發,延伸到其他回收製程,不只銷售自家設備,也能跟其他廠牌系統整合。更重要的是針對當地市場寶特瓶樣態客製化,根據進料的雜質差異調整產線設計。比如日本市場裝茶飲的寶特瓶,外標籤會覆蓋九成瓶身;台灣寶特瓶九成五都使用透明瓶;但俄羅斯市場透明瓶只佔四成。
「歐廠比較沒有辦法做客製化和前期規劃,」歐晢文的兒子歐柏豪擔任寶綠特台灣子公司董事長,他觀察尤其亞洲回收廠採購歐廠的設備,往往效率不佳。而在亞洲主場的寶綠特熟悉市場差異,既有生產經驗,也有高度客製化彈性,可以從零開始幫忙建廠。
在減塑風潮下,全球都在搶著回收寶特瓶。
再生料事業的成長有可能會受限於原料短缺,然而設廠回收寶特瓶的需求到處都有。設備事業近年迅速成長,2023年毛利率衝上四成、佔營收三成。
「rPET(再生聚酯)的產量還沒有到平衡點,」亞洲食品容器真空成型龍頭金元福總經理郭哲宏觀察,2018年以前,再生料價格通常是原生料再加3%,現在漲到加30%不說,從去年開始,就連回收設備都供不應求,下訂得排隊一年才到貨,都不稀奇。

在台灣設廠,搶瓶到瓶商機
2018年,寶綠特在台灣設廠,專門攻「瓶到瓶」循環,把廢寶特瓶瓶片做成食品級再生聚酯,這個廠同時也是瓶到瓶設備技術開發的驗證場地。
比起瓶到纖維的循環,瓶到瓶的食品安全要求標準更高,設備市場目前也仍被歐洲壟斷。要打破壟斷局面,就得要有實績,寶綠特因此用台灣廠來練兵。
進軍食品級再生聚酯,是歐柏豪的主意。
要做到瓶到瓶,除了寶綠特起家的洗瓶製程,還得做到造粒、固聚等程序,把雜質降到最低。
為了快速取得技術,歐柏豪無所不用其極。他買下捷克當地工廠法拍的造粒設備,帶工程師在當地整機拆光,用逆向工程了解技術基礎;又去美國跟一家專做奶粉乾燥技術的公司,說服對方把冷落已久的塑膠固聚設備,技術轉移給寶綠特。
寶綠特瓶到瓶建廠解決方案熬了6年,已開花結果,明年有望在印度落地,「客戶看到我們自有工廠可以認證跟印證,會更有信心,」歐晢文說
「有一天,必然是有多少生產工廠,就會有多少再生工廠,甚至再生工廠數量會多於原生工廠,」從還搞不清楚再生料是什麼,現在的歐晢文,已經看得很透徹。
(責任編輯:宋玟蒨)
非凡新聞台報導:寶綠特-KY預計3月掛牌上市 搶攻rPET商機
全方位寶特瓶回收再製解決方案廠寶綠特-KY,今(10)日舉辦上市前業績發表會,預計3月中掛牌,董事長歐晢(讀哲)文表示,歐盟實施塑膠稅,以及美國通過法案要求 2025 年塑膠包材內含25% 再生料比例,全都為rPET再生聚酯,帶來強勁需求。
寶綠特-KY致力於塑膠回收清洗完整解決方案,及再生纖維、再生聚酯原料的研發生產,10日舉辦上市前業績發表會,預計3月掛牌上市。
寶綠特集團董事長歐晢文表示,公司提供一站式服務,包括生產技術、工程設計、設備提供,甚至整廠建造。許多大型企業要進入這個產業,需要技術支持與工程服務。
設備工程的優勢在於垂直整合,一站式提供,從設計到設備安裝的全面解決方案。
隨著全球碳中和目標的推進,再生塑膠行業迎來龐大商機。
調研機構指出,2023年全球rPET(再生聚酯)市場規模達110億美元,預計到2028年將以6.5%的年複合成長率增長至150億美元。
歐晢文表示,在保特瓶回收領域,公司在全球的市場佔有率較高,產品已銷售至40多個國家,累計超過280套設備,市佔率初估超過30%。公司也持續拓展至其他廢塑料循環產業,如農膜、衣服回收及其他更難回收的塑料。
在生產食品級再生PET方面,公司已取得美國FDA、日本容器檢驗、台灣食藥署等多項認證,成為飲料包裝的最佳選擇。
歐盟已實施塑膠稅,美國也通過法案,要求2025年塑膠包材內含25%再生料比例。這些政策不僅為再生PET市場帶來強勁的需求增長,也推動塑膠回收行業技術的創新與提升。
台灣資源再生產業在綠經濟浪潮中持續扮演關鍵角色,法人也預期,公司營運可望持續向上推升。(記者溫婉廷、吳國豪/臺北採訪報導)